如何实现炼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市场需求低迷,油品消费结构进一步分化调整,炼油企业为适应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汽油、航煤等产品产量增幅较大,柴油增幅大幅下降;主要炼油技术经济指标明显提升;重点投资于油品质量升级、技术改造和环保设施完善等项目。本文根据我国炼油现状和发展面临的形势,重点对炼油能力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未来炼油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中国炼油行业现状分析
中国炼油能力
截至2014年11月,国内一次原油加工能力达到7.14亿t/a,较去年同比增长3.03%。其中,中石化、中石油及中海油三大集团下属炼厂的加工能力为5.2亿t/a,占全国炼油能力的72%。2014年山东地方炼厂加工能力达到1.27亿t/a。2014年中国炼油能力分企业构成情况见表1。煤制油企业情况见表2。
表1中国炼油能力分企业构成情况
类别 |
厂家数量 |
一次加工能力(万t/a) |
|
中石化 |
34 |
28960 |
|
中石油 |
27 |
19850 |
|
山东地炼 |
57 |
12735 |
|
中海油 |
9 |
3010 |
|
陕西地炼 |
3 |
2100 |
|
中国中化 |
|
1200 |
|
煤制油 |
|
173 |
|
其他 |
|
3375 |
|
合计 |
|
71403 |
表2 我国煤制油企业情况
煤制油企业 |
产能(万t/a) |
地点 |
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 |
108 |
内蒙古鄂尔多斯 |
山西潞安煤基合成油公司 |
21 |
山西潞安 |
伊泰煤制油有限公司 |
16 |
内蒙古鄂尔多斯 |
神华中科合成油公司 |
18 |
宁夏 |
晋煤集团天溪煤制油分公司 |
10 |
山西晋城 |
合计 |
173 |
|
2014年是新增炼油能力最多的一年,随着四川石化、福建泉州炼厂建成投产,扬子、石家庄等炼油改造项目完成,加上地方炼厂新增能力,使我国炼油能力将进一步增加,2014年国内主要炼厂产能增长情况见表3。
表3 2014年国内主要炼厂产能增长情况
企业名称 |
新增产能(万t/a) |
四川石化 |
910 |
石家庄石化 |
500 |
九江石化 |
350 |
扬子石化 |
450 |
福建泉州炼厂 |
1200 |
地方炼厂 |
650 |
合计 |
4060 |
我国炼油厂数量及构成
截止2014年底,我国炼油厂数量约227家,炼厂平均规模约320万t/a。
地方国有企业(包括陕西延长)约10家,合计能力3820万t/a。其中,陕西延长拥有延安、永坪和榆林3座炼厂,合计能力1630万t/a。
全国地方炼油厂合计炼油能力为11740万t/a(不包括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及已被中国化工、中国海油和中化等收购的地方炼油厂合计炼油能力5930万t/a);在全国地方炼油厂中148家炼厂产能在200万t/a以下,占全国产能的13.8%,主要分布在山东和辽宁地方炼油厂。随着油品质量的快速升级,地方炼油厂(包括国有与民营)新建成了一批汽油加氢、催化裂化及柴油加氢精制等二次加工和深加工装置,深加工能力继续增长。
炼油装置大型化、炼化一体化、产业集群化继续推进
我国炼厂的平均规模继续增大,装置的大型化程度继续提高。全国现共有22个千万吨级炼油基地,合计炼油能力2.79亿t/a,占全国总能力的近一半。此外,500~1000万t/a规模的炼厂有31座,合计炼能占全国总能力的近30%。在我国22座千万吨级炼油基地中有14个带有乙烯装置,炼化一体化程度较高。
我国炼油加工量和负荷率
2014年全国原油总加工量约为5.03亿t(其中净进口原油将达到3.08亿t),比2013年有所增加。全国炼厂平均加工负荷约为78%(考虑新投产设施当年发挥能力),与2013年(全国炼厂平均加工负荷率约为83%)相比大幅下降,炼油企业将面临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
主要炼油产品产量稳步增长
2014年,全国累计生产汽、煤、柴油约3.17亿t,比2013年的2.96亿t同比增长7.1%。其中,汽油产量11029.9万t,同比增加1205.5万t,增长12.3%;煤油产量为3001万t,同比增加487万t,增长19.4%;柴油产量为17635万t,同比增加414万t,增长2.4%。生产柴汽比为1.66,同比大幅降低,创2004年以来的新低;液化石油气产量2705.8万t,同比增加208.6万t,增长8.4%;沥青产量2926.9万t,同比增长3.5%;石油焦产量2431.8万t,同比增加28.8万t,增长1.2%;但是,燃料油产量出现了减少,燃料油产量为2541.7万t,同比减少42万t,同比减少1.6%。
我国原油进出口情况
近年来,我国进口原油数量不断增加,出口数逐渐减少,到2014年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9.4%,近年来我国原油进出口情况具体分别见表4;2014年原油供需平衡情况见表5。
表4 近年来我国原油进出口情况
年份 |
原油进口量(亿t) |
原油出口量(万t) |
2010 |
2.3931 |
304 |
2011 |
2.5255 |
252 |
2012 |
2.7109 |
243 |
2013 |
2.8214 |
162 |
2014 |
3.0835 |
60 |
表5 2014年原油供需平衡情况
年份 |
产量 |
进口量 |
出口量 |
表观消费量 |
进口依存度(%) |
2014年 |
21009.6 |
30835.7 |
60.0 |
51785.3 |
59.4 |
上年同期 |
20892.6 |
28214.4 |
162.0 |
48945.0 |
57.3 |
同比±% |
0.6 |
9.3 |
-63.0 |
5.8 |
2.1 |
国际原油价格出现大幅度下行
2014年6月至今,国际油价迎来一轮单边下行走势,基准原油布伦特和WTI价格双双跌至五年半最低水平,跌幅高达60%左右。与历史上三次国际油价大跌情况对比,本轮油价下跌,既有北美页岩油供应快速增长引发的供应过剩因素,也有全球石油需求尤其新兴经济体石油需求疲软的因素,属于供应过剩和需求疲软双重驱动所致。
成品油市场特点
2014年消费结构出现新变化,汽油消费保持较快增长,柴油持续低迷。
汽油的表观消费量为10534.8万t,同比需求增加1178.3万t,增长12.6%;全年进口量为3.4万t,出口量增加至498.4万t,同比增长6.3%。
柴油的表观消费量为17282.9万t,同比需求增加314.1万t,增长只有1.9%;全年进口量为47.4万t,同比增长77.6%;出口量增加至399.8万t,同比增长43.7%。
煤油的表观消费量为2363.9万t,同比需求增加98.7万t,增长4.4%;全年进口量为416.7万t,同比减少37.7%;出口量增加至1053.9万t,同比增长14.9%。
液化石油气的表观消费量为3272.1万t,同比增长17.2%;全年进口量为710.1万t,同比增长68.6%;出口量增加至143.8万t,同比增长14.3%。
石油焦的表观消费量为2722.5万t,同比减少12.3%;全年进口量为535.0万t,同比减少42.8%;出口量增加至244.2万t,同比增长4.4%。
沥青的表观消费量为3762万t,同比增加13.8%;全年进口量为856.3万t,同比增加72.6%;出口量增加至21.2万t,同比增长17.0%。
2014年以来,受国际油价震荡下行及国内实体经济体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国内汽柴油价格走势一路下行,成品油价格下调12次,截止12月5日,汽油累计下调1235元/吨,柴油下调1005元/吨。
油品质量升级不断加快
2014年是油品质量升级任务最繁重的一年。2014年1月1日起,车用汽油质量全面升级至国IV标准硫含量降低到50ppm。目前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已领先一步进入国Ⅴ标准时代。
大力实施绿色发展
2014年,炼油行业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实施绿色低碳发展。主要包括:一是加大了技术改造力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二是从安全、环保、质量、节能、减排、降损等环节落实绿色工作机制,加大了催化裂化烟气SO2、NOX和粉尘治理及锅炉烟气治理和污水深度处理力度;三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继续关停能耗、物耗高的小炼油装置,其中关停一次加工能力、关停落后催化、延迟焦化和半再生重整等;四是进一步加强精细管理,优化全厂用能、用氢,优化能源利用,推进工艺节能、热联合、加热炉提效、蒸汽管网优化改造等增效措施。通过以上措施,在消化产品质量升级造成耗能增加等一些不利因素的情况下,我国炼油企业进一步降低了炼油能耗。
车用替代燃料继续快速增长
2014年,车用燃料替代常规汽柴油量约1600万t,占全国汽柴油总消费量的6%。主要包括:一是天然气替代为主和区域化发展特征明显。车用天然气保持稳步增长,替代成品油1100万t,占比为73%。二是煤制油、燃料甲醇、生物柴油和电动车均小幅或稳步增长。区域化市场消费特征突出。其中,甲醇汽油仅在山西、贵州、陕西和浙江等地有售,估计全年有45万t甲醇替代汽油;燃料乙醇无新增产能,仍限6省封闭使用和4省27市半封闭使用;生物柴油产量约为50万t/a,约生产厂100家,但只有中海油海南6万t/a生物柴油项目产品获准在海南封闭销售B5柴油;电动汽车在北京、上海、重庆、杭州等城市仍处在示范试运行阶段,2014年全国电动汽车销量达到1.36万辆。
我国炼油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我国经济发展预测
随着国家各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政策措施的实施,国家完全有能力抓住机遇、克服困难,开创新常态下行业经济运行提质增效的新局面。预计2015年全年行业将保持平稳运行,经济效益将实现与营业收入同步增长。中国经济增长将继续小幅放缓,GDP增长在7%左右,全年物价在低位运行。
国务院发布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
为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了简政放权力度,切实转变政府投资管理职能,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和改进了宏观调控,例如,现发布《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3年本)》,其中,新建炼油及扩建一次炼油项目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变性燃料乙醇项目由省级政府核准。
落实环境保护措施
国家出台了环境保护部公告( 2013年第14号)指出:“十二五”期间,位于重点控制区47个城市主城区的火电、钢铁、石化行业现有企业以及燃煤锅炉项目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同时“国家环境保护法”也正式实施。
进口原油使用管理改革快速推进
据国家发改委网站(2015年2月17日)报道: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进口原油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出台统筹解决地方炼油企业(包括已被中央企业收购的炼厂)原油供应问题的方案,着力发挥市场竞争机制作用,促进炼油行业优胜劣汰与产业升级。
该通知指出将解决地方炼油企业的原油供应问题,与淘汰落后炼油能力,优化产业结构,强化质量、环保、安全及能耗等监管,允许符合条件的炼厂在淘汰一定规模落后产能或建设一定规模储气设施的前提下使用进口原油,同时进一步完善市场规则和监管机制,运用市场手段促进炼油行业优化结构。
中国原油期货交易即将上市
2014年12月,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准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开展原油期货交易,这标志着国内首个国际化的期货品种原油期货上市已步入实质性推进阶段。中国原油期货市场,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我国以及亚太新兴经济体的能源需求,向国际原油市场传递正确的价格信号。这将有利于解决亚洲溢价问题。但中国原油期货需要吸引更多元的国际投资者参与,提高交易活跃度,才能形成更广泛的影响力。
成品油需求增速放缓,供需宽松常态化
中国成品油市场进入转折期,中国的石油需求增速放缓,成品油供需宽松成为常态,呈现五个新特点:一是经济对石油消费拉动减弱,石油需求将保持2%~3%低速增长;二是成品油消费将由过去的高增长、高消耗、高污染的“三高”转变为低增长、低消耗、低污染的“三低”新常态。预计“十三五”期间成品油消费增速将保持在3%~4%之间,相比2009~2013年6.3%的平均增速有较大下滑;三是成品油消费增速继续分化,“汽高柴低煤多”的特点将日趋明显。汽油需求仍有较大增长空间;柴油需求走出低谷后延续微弱增长态势,“十三五”末期达到需求峰值;四是成品油出口(尤其是柴油出口)将逐渐呈现常态化和规模化。预计2020年国内成品油供需富余量将由2014年的1466万t扩大到4000万t;五是以天然气和电能为代表的替代交通运输能源将加速发展。预计2020年替代量将突破4000万t,其中以天然气和电能为主,燃料甲醇、燃料乙醇和煤制油的发展则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国际原油价格缓慢回升
目前原油供过于求的基本面在2015年难有重大变化,相反2015年内仍存在若干明显增加石油供应的因素:一是美国解除原油出口限令和国会即将投票表决的美加Keystone石油管道;二是伊朗核谈判进程对增加伊朗原油出口的正面影响。同时,在气候变化的谈判压力下,2015年西方主要产油国加大能源政策(主要降低能耗,提高能源效率)调整力度,将进一步抑制石油需求的增长。预计2015年国际油价以区间波动为主,呈“前低后高”走势;国际油价低位运行的可能性较大,多数时间有望在50~80美元/桶区间波动。
国内环保要求加快成品油质量标准升级步伐
我国也在进行清洁燃料的升级换代,2014年底前汽柴油质量全部升级到国IV标准,硫含量降至50ppm、但是随着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汽车尾气排放对大气污染的影响日益增加,2014年在全国范围内多地区出现严重雾霾天气情况下,成品油质量升级步伐加快,目前我国江苏、上海、浙江、广东、北京、天津、陕西等地区均已提前升级为国V标准汽油,有效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预计2017年将汽柴油质量全部升级到国V标准,硫含量降至10ppm。
合理提升消费税倡导环保出行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宣布,2014年11月29日起调整成品油等部分产品消费税。其中,汽油消费税单位税额提高0.12元/升,柴油消费税提高0.14元/升,这是自2009年成品油税费改革后首度调整成品油消费税。此措施一是倡导了国家环保政策,合理引导消费需求,促进石油资源节约利用,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二是有利于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促进能源生产方式变革,推动我国经济迈向健康可持续的增长模式;三是通过“有增有减”的消费税政策调整,有利于更好地引导生产和消费,以及收入分配上的调节作用。
我国炼油能力结构性分析
随着我国炼油能力的快速增长,国内炼油产能达到了7.14亿t,过剩现象开始显现,主要体现在炼油装置负荷率从2013年的83%下降到2014年的78%,出口成品油数量突破了1000万t。
2013年之前炼化行业产能的扩张
地方炼厂产能在政策的推动下快速扩增。2011年,国家发改委曾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要求2013年以前淘汰200万t/a以下的常减压装置。地方炼厂产能在2009~2013年间一直保持着超过20%的高速增加,目前炼油产能已经超过了1.27亿t。一些地方未经批准擅自新建、扩建了一些炼厂,其中相当一部分属于规模偏小、技术水平低的落后产能。
2011~2013年,中国炼油能力逐年较快增加,成品油净出口量也逐年上升,但成品油消费增速和行业开工率则呈连年下降的走势,分别从2011年的7.6%和86.9%降至2013年的3.5%和83.2%。成品油净出口量从2011年的407万t陡升至2013年的1035万t,净出口率也从0.91%猛增至3.49%,我国炼油能力过剩问题已凸显。
2013年炼油业产能过剩问题凸显
2013年,我国原油加工量增速有所放缓,原油加工量为4.78亿t,仅较上年增加1067万t,同比增长2.3%,增速较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全国炼厂平均开工率连续两年下滑,由上年的85%降至83%;2013年开始,国内炼油产能开始加速扩张,其中2013年国内炼化能力为6.68亿吨,同比增长22%;2014年炼油能力已经达到7.14亿t,比上年增加6400万t。
分公司看,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延长集团、北方兵器工业集团等国企保持了较高的开工率,而多数地炼受资源不足、装置配套能力不足、盈利能力较差等因素制约,开工率不足四成。
我国炼油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化解过剩产能,促进炼油健康发展的总体思路
从全局看,从我国的石油资源相对短缺的情况看,我国炼油工业的发展不宜走超量进口原油加工,既满足国内需求又大量出口的道路,只能走适量进口原油加工,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少量出口调节局部或季节性余缺的道路。
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推进炼油行业淘汰落后与结构优化政策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进口原油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出台统筹解决地方炼油企业(包括已被中央企业收购的炼厂)原油供应问题的方案,着力发挥市场竞争机制作用,促进炼油行业优胜劣汰与产业升级。
《通知》突出以下原则:一是坚持现行宏观调控政策和炼油产业政策,明确通知发布之日起未经审批一律不得再新建、改扩建炼油能力;二是坚持多种所有制企业同等对待,一律由行业协会按统一条件进行评估确认;三是坚持违规建设行为须承担相应责任,实现权责对等。
政策的出台有利于促进地方炼油企业和石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对全行业来说应该是个重大利好。应该自觉、严格地按照《通知》中的相关细则,尽快淘汰掉落后产能,扎实推进调转升级工作。
淘汰落后产能;有效规范行业管理,通过环保、安全、质量、技术等方面考核;严格执行监管、控制盲目扩能;打破部门保护和地方保护主义,全国一盘棋,下决心并着力推进淘汰落后炼油能力,搞好我国炼油工业的“瘦身强体”。
在现有炼油能力中增加劣质原油加工能力的比例
世界原油品质劣质化趋势明显。世界常规石油资源的储量约为4万亿桶,而非常规石油资源(重油、超重油和油砂沥青等)的储量接近8万亿桶。从世界石油资源剩余储量来看,高硫、重质等劣质原油比例在逐年上升。世界原油质量总的变化趋势:低硫和轻质原油产量不断减少,而含硫、重质原油的产量在逐年增加。随着我国进口原油数量的增加,要求炼油企业增加劣质原油的加工能力,以适应原油资源品质的变化。
优化炼油的产品结构和柴汽比
优化调整产品结构,调整柴汽比满足市场需求;加快汽柴油质量升级步伐,要能满足生产国V标准汽柴油的需要,保障清洁油品供应;进一步实施节能减排、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加强宏观调控
适当放慢炼油扩能速度,有序推进先进炼油能力的建设发展,优化新建项目的投产时间,尽可能减少对国内市场的影响。
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随着多个大型新建或改扩建炼厂的投产,预计到“十二五”末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的装置平均规模可分别升至740万t/a和820万t/a。随着我国乙烯和石化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未来我国装置的炼化一体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如何进一步提供优质化工原料是炼油业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但是,随着新型煤化工、天然气化工的快速发展,传统炼化一体化模式正面临挑战,并将可能出现煤、气、油炼化综合一体化的新模式雏形。未来将借助千万吨级炼油厂和大型乙烯工程改扩建及新建项目,加强公用工程系统的优化整合,实施炼油化工产业链间的资源整合和优化,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实现炼油化工的协同发展。
跟帖
查看更多跟帖 已显示全部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