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项目将依托现有装置,新建180万吨/年乙烯、150万吨/年芳烃装置,及配套下游聚烯烃装置,最大化炼化一体化协同效应,打造全产业链创新生态。
投产后,项目将有效提升高端石化产品的生产能力,推动沙特工业多元化发展,满足全球市场需求。
可以看到,在签字仪式上,从左至右站立的有:延布炼厂董事练铭祥,中国石化集团总经理助理兼人力资源管理部总经理秦都,中国石化集团总裁赵东,阿美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Amin H. Nasser,阿美下游业务总裁Mohammed Y. Al Qahtani,以及阿美产品与客户执行副总裁兼延布炼厂董事长Yasser M. Mufti。
从左至右就座的有:中国石化海外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总裁邹文智,延布炼厂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萨Saad Bin Matlig,以及阿美液体化工项目开发副总裁Fahad Alsahali。
延布炼厂是中国石化与沙特阿美合资建设的全球领先的炼厂,也是“一带一路”倡议与沙特“愿景2030”的重要实践。项目占地约520万平方米,位于沙特延布工业城,是该地区重要标杆企业。
延布炼厂项目由沙特阿美与中国石化合资建设,由中国石化与沙特阿美按照37.5%:62.5%股比合资建设。在中沙两国元首见证下于2016年1月成功投入商业运营,是中国在沙特最大的投资项目。炼厂产能为2000万吨/年,可生产高标准的汽油、柴油石油焦、硫黄等产品,出口至全球主要消费市场。
2023年10月23日,在第七届沙特未来投资倡议峰会期间,中国石化与沙特阿美在沙特阿拉伯达兰签署“延布炼厂+”项目合作谅解备忘录。
除了延布炼厂,沙特阿美与中国石化还有不少合作:
中石化森美(福建)石油有限公司: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埃克森美孚中国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沙特阿美中国有限公司按55%、22.5%、22.5%的股比投资设立的。注册资本金18.4亿元,于2007年3月28日注册成立,2007年7月24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营。主要从事成品油、润滑油和其他石油产品的批发、零售、仓储、中转及运输业务。注册资本金18.4亿元,于2007年3月28日注册成立,2007年7月24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营。
中沙(天津)石化有限公司: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沙特阿美旗下的沙特基础工业投资公司(SABIC)以50:50的股比共同出资设立的大型石油化工企业,主要从事乙烯及其衍生产品的生产、销售和研发。
中沙天津大港运营部拥有9套具有先进工艺技术的主要装置,包括130 万吨/年乙烯装置、30 万吨/年高密度聚乙烯装置、30 万吨/年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装置、11/28万吨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45万吨/年聚丙烯装置、35万吨/年苯酚/丙酮装置、20/12 万吨/年丁二烯/MTBE装置、65 万吨/年裂解汽油加氢装置、3.5 万吨/年苯乙烯装置。南港运营部拥有两条生产能力均为13 万吨/年的聚碳酸酯(PC )生产线,每条线均包括3万吨/年一氧化碳(CO )单元、5万吨/年碳酸二甲酯(DMC )单元、11万吨/年碳酸二苯酯(DPC )单元、12万吨/年双酚A(BPA)单元、13万吨/年聚碳酸酯(PC)单元及公用工程配套设施。
福建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由福建炼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石化和福建省合资建设)和埃克森美孚中国石油化工公司、沙特阿美亚洲有限公司以50%:25%:25%的股比出资共同设立的中外合资大型石油化工企业,总投资约400亿人民币。
福建古雷炼化一体化工程二期项目:中国石化与沙特阿美和沙特基础工业公司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古雷二期项自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600万吨/年炼油、150万吨/年乙烯、200万吨/年芳烃等30余套炼化装置,以及公用工程系统配套和码头泊位等。项目总投资711亿元,预期年产值约808亿元。
文章内容来源搬起shi头,流程工业整理编辑,责任编辑:胡静,审核人:李峥
版权声明∶转载流程工业网内容,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process@vogel.com.cn,电话:16601379371(同微信)
惠州大亚湾石化园区是国家重点发展的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位于广东省惠州市,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流程君接下来将盘点国内七大石化基地,今日为大家介绍惠州大亚湾石化园区。
2025-03-31 公开信息
2025年3月15日10时18分,由洛化集团监理的洛阳乙烯项目炼油配套工程顺利开工,标志着洛阳乙烯项目炼油配套工程一标段桩基施工阶段正式拉开了帷幕!
2025-03-31 SheJiMall
2025-03-19
2025-04-14
2025-03-27
2025-04-01
2025-03-25
2025-04-10
工业是节能降碳的重点领域,也是实现“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为了回顾 2023 年工业企业在节能降碳、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就,了解当下的创新技术和应用,《流程工业》编辑部在 2024 年第一期特别策划了“工业碳中和”专题,邀请了一批国内外优秀的工业企业分享观点和产业实践,为广大的流程工业企业提供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启迪和借鉴。
作者: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