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位科学家的工作都和量子点有关(虽然诺贝尔化学奖向来被称为 " 诺贝尔理科综合奖 ",量子也是现代物理的重要概念,不过诺奖委员会还是认为量子点的基础研究更多是化学家推动的):路易斯 · 布鲁斯和阿列克谢 · 叶基莫夫各自独立创造出了量子点,蒙吉 · 巴文迪则在 1993 年革新了量子点的化学生产方法,得到 " 几乎完美的粒子 ",从而让量子点的实际应用成为可能。
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新闻发布会上称他们是“探索纳米世界的先驱”。
其解释称,元素的性质取决于它拥有的电子数量,但当物质缩小到纳米尺寸时会出现量子现象,其性质取决于物质的大小。三位科学家成功发现和合成了量子点这一微小的粒子,其特性由量子现象决定。量子点目前在纳米技术中非常重要。
在20世纪80年代初,俄罗斯物理学家阿列克谢·叶基莫夫和美国科学家路易斯·布鲁斯分别独立地发现了量子点。
叶基莫夫成功在有色玻璃中创造了依赖于尺寸的量子效应,他证明了颗粒尺寸可以通过量子效应来影响玻璃的颜色。布鲁斯则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证明流体中自由漂浮的粒子的尺寸依赖量子效应的科学家。
而到了1993年,蒙吉·巴文迪彻底改变了量子点的化学生产方式,产生了近乎完美的粒子。这对于量子点的现实应用非常重要。
这些最小的纳米技术组件应用非常广泛。据报道,目前它们已被广泛应用于电视、LED灯等,与传统液晶面板相比其具有多重优势,不仅可以产生更鲜艳、更准确的色彩,运行所需的能源也更少。
它还可以应用于医学诊断,医生用它们来照亮可以与癌症肿瘤结合的分子,使外科医生能够区分健康组织和患病组织。
瑞典皇家科学院指出,量子点正在为人类带来巨大益处。研究人员相信,未来它们可以为柔性电子、微型传感器、更薄的太阳能电池和加密量子通信做出贡献。
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由两位美国科学家和一位俄罗斯科学家同获,三人将分享1100万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715万元)的奖金。
蒙吉·巴文迪1961年出生于法国巴黎,1988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他目前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据麻省理工学院官网介绍,巴文迪实验室专注于纳米晶体,特别是半导体纳米晶体(也即量子点)的科学和应用研究。
巴文迪在接到获奖电话时表示,“非常惊喜,有点瞌睡,有点震惊,也非常荣幸。”在被问及他会如何庆祝时,他称是去上9点钟(美国当地时间)的课。
布鲁斯1943年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1969年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目前,布鲁斯是哥伦比亚大学化学教授,其研究聚焦实验化学物理和纳米科学。
1998年,布鲁斯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04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他还是挪威科学与文学学院院士。
叶基莫夫1945年出生于苏联,1974年获得俄罗斯圣彼得堡 Ioffe 物理技术研究所博士学位。1999年以来,叶基莫夫作为一名私营公司科学家在美国生活和工作,曾任美国纽约纳米晶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Nanocrystals Technology)首席科学家。
自1901年至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共颁奖114次,有191位获奖者。
卡罗琳•露丝•贝尔托西(美)、摩顿•梅尔达尔(丹麦)和卡尔•巴里•夏普莱斯(美),因在点击化学和生物正交化学方面所做出的贡献获奖。
戴维·麦克米伦(美)和本亚明·利斯特(德)因在不对称有机催化研究方面的进展获奖。
埃曼纽尔·卡彭蒂耶(法)和詹妮弗·杜德纳(美),因在基因编辑技术方面的贡献获奖。
约翰·古迪纳夫(美)、斯坦利·惠廷厄姆(美)和吉野彰(日),因在锂电池研发领域做出的贡献分享诺奖。
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弗朗西斯·阿诺德(美)、乔治·史密斯(美)和格雷戈里·温特利(英),以表彰他们在酶的定向演化,以及用于多肽和抗体的噬菌体展示技术方面取得的成果。
约阿希姆·弗兰克(德/美)、理查德·亨德森(英)和雅克·杜博歇(瑞士)获奖,他们发展了冷冻电子显微镜技术,以很高的分辨率确定了溶液里的生物分子结构。
让-皮埃尔·索维奇(法)、弗雷泽·斯托达特(英)和伯纳德·费林加(荷)三位科学家因“设计和合成分子机器”获奖。
托马斯·林达尔(瑞典)、保罗·莫德里奇(美)、阿齐兹·桑贾尔(土耳其/美),因在基因修复机理研究方面所做出的贡献获奖。
埃里克·贝齐格(美)、威廉·莫纳(美)、斯特凡·黑尔(德),因研制出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获奖。
马丁·卡普拉斯(美/奥地利)、迈克尔·莱维特(英/美)、阿里耶·瓦谢勒(美/以色列)分享诺奖,三人在开发多尺度复杂化学系统模型方面做出贡献。
文章内容来源公开信息,责任编辑:胡静,审核人:李峥
版权声明∶转载流程工业网内容,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process@vogel.com.cn,电话:16601379371(同微信)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