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产业转型的五年

作者:本网编辑 文章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11-02-14

“十二五”期间全行业经济总量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总产值、利润年均增长率预计保持在12%以上。增长方式明显转变,增长质量显著提高,由过去扩展外延式的单纯产能扩张转变为充实内涵式的增长。到2015年,石油和化学工业总产值增长到12万亿元。届时,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总产值将占世界总量的30%左右。

目标

到2015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攻克30~50项制约行业发展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自行研制8~10套大型成套石油和化工装备;开发一批高性能、绿色和高附加值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并实现产业化,精细化工率由“十一五”末的45%提高到50%;发展一批油气勘探开发、新型煤化工、生物化工等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研发取得突破,在化工新材料、生物化工和节能环保等领域开发一批新技术和新产品;大力开发和推广低碳技术,节能减排工作不断深入,“十二五”末高耗能产品单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能耗在“十一五”末的基础上再降10%,主要产品实现清洁生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在“十一五”末的基础上再降10%;创新体系建设显著增强,在若干重点领域建成一批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国家级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成5~8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10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0~15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任务

1.围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重点突破和发展大宗合成材料、关键合成材料的高性能化、低成本化制造技术,重点突破和发展产品的精细化、专用化、高附加值化技术。

2.围绕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大力发展新催化材料与技术、新分离材料与技术、化工过程强化技术及节能减排技术等。

3.围绕满足国家重大工程及国计民生重大需求,大力发展高性能工程塑料、高性能子午胎、绿色农药、高性能染料、清洁油品等制备技术。

4.围绕突破资源、能源、环境制约,着力发展新型油气勘探开发技术、重质油等劣质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现代煤化工技术、生物技术等。

5.围绕培育化工新材料、新型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高端石化产品制备与产业化技术。

6.围绕支撑化学工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积极发展光化学、离子液体、二氧化碳减排和利用等先进、绿色技术。

“十二五”期间,全国石油和化工百强企业销售收入占行业的比重将提高到1/3,销售收入过千亿的企业达到10个以上。到2015年,形成若干个2000万t级的炼油市场基地,全国炼厂平均规模超过600t/a,同时建成若干个200万t级乙烯生产基地。“十二五”期间,石化产业重要的发展区域是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产业进一步向上述地区集中,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长三角包括苏北、安徽、浙江等地;珠三角也包括福建的海西经济区以及东南沿海地区;环渤海地区也会延伸到辽宁、大连等地。

“十二五”期间原料结构将更加优化。乙烯原料多元化,煤、重油制烯烃的比重提高到20%以上,天然气氮肥的比重有所下降,劣质煤资源的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盐化工原料中盐卤利用比例达到80%以上,PVC中乙烯原料法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十二五”期间,乙醇装置平均规模达到60万t/年以上,氮肥、农药、氯碱、纯碱、电石等传统行业通过淘汰落后,兼并重组减少企业数量,提高产业集中度。

行业发展

炼油:严格控制总能力

“十二五”时期,我国炼油能力将突破8亿t/a,与预测需求的炼油能力相比,过剩能力将超过2.5亿t/a。大型炼油项目需要配套相应的原油进厂、原油储存等配套工程,占地多;加工每吨原油目前最先进的水平也要消耗0.5t水,炼油过程即使严格控制也存在一定的“三废”和CO2排放,分散布点既会增加处理难度,也将增加处理投入。国家应统筹考虑炼油项目布局,严格执行炼油项目准入制度,从严控制大型炼油项目核准或审批,避免无序发展。

乙烯:自给率提高到70%

预计到2015年国内乙烯生产能力将达到2000万~2300万t/a.自给能力将有较大提高,当量消费自给率提高到70%左右,但供不足需的状态会长期存在。原料路线进一步向多元化发展。近年来,我国已经开发并应用了多种原料制烯烃技术,使乙烯的原料路线进一步丰富,其中包括MTO/MTP、CPP等技术。

新建设的乙烯装置应有充足优化的原料供应,为保征100万t/a乙烯装置应有大于1200万t/a的炼油装置配套。向“炼油-乙烯-芳烃-动力”深度集成的一体化模式发展,相应炼油规模应达到1500万~2000万t/a以上。优化和丰富原料路线。进一步调整乙烯原料结构,通过一体化和大型化的建设模式,实现原料来源的多元化和轻质化,提高乙烯收率达到33%以上,乙烯单位产量平均能耗(折成标准燃料油消耗)下降到600~620kg/t。鼓励以带入高新技术的模式与外资开展合作。在带入高新技术的前提下,支持和鼓励国内石化企业与外资企业开展合资合作,以提升国内乙烯装置的技术水平和品种档次,使乙烯的下游产品向品牌化、高档次、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

煤化工:支持采用自主创新技术

我国能源短缺,以煤制油和煤制天然气为代表的煤基新能源行业在我国有较好的市场前景,但是前者有经济竞争力问题,后者需要考虑网络建设的问题:煤制二甲醚近年来在我国新增产能较大,但市场空间有限,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呈现较严重的过剩局面;石化产品在我国还有较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加之技术上的突破,煤制烯烃在我国部分地区将有发展机会;煤制乙二醇在充分研究其竞争力的基础上,再确定发展机会。

焦化行业:保持焦炭总产能不变,符合《焦化行业准入条件》的焦炭产能占总能力的80%以上,钢铁企业的焦炭产能占总产能的50%以上。加强煤焦油和焦炉气利用工作,着重推广应用新型焦化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转换效率。

电石行业:严格执行《电石行业准入条件》。全面淘汰1万t/a以下电石炉及开放式电石炉、排放不达标的电石炉,密闭电石炉产能占到总量的50%以上,电石生产副产品综合利用率达到100%,鼓励企业利用电石炉气生产化工产品。

氮肥行业:促进基础肥料向优势企业集中,氮肥企业数量减少到200家以下,大中型企业产能比重达到80%以上,原料本地化率达到50%。

甲醇行业:严格执行甲醇产品准人条件,控制商品甲醇产能发展速度,鼓励发展焦炉气制甲醇、高硫煤制甲醇,以及中西部地区甲醇就地、就近集中加工利用。煤制甲醇平均规模将由2008年的5万t/a提高到2015年的25万t/a,企业数量保持在150家左右,推动甲醇企业向深加工方向发展。

新型煤化工行业:完成煤制油示范工程的长周期稳定运行;结合市场需求与开发、产品应用法规制定、产品运输和原油价格波动等外部条件,合理布局二甲醚建设,新建二甲醚需满足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100万t/a的准入规模要求,煤制烯烃工业化项目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60万t/a准入规模条件,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煤制天然气需要与城市发展需求结合,管网建设应统一规划。

支持采用自主创新技术建设煤化工示范项目,促进我国煤化工技术与装备发展,降低产业发展风险。重点领域包括:煤气化、大型空分和变换与净化、大型甲醇和二甲醚合成、煤制油、甲醇制烯烃、煤制天然气以及煤制乙二醇等。

合成材料:扩大规模和新技术应用

“十二五”期间,我国合成材料的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加大,新技术应用将进一步增加。预计2015年国内合成树脂需求量为5840万t。“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速5.9%;合成纤维需求量达到3250万t,年均增速5.2%;合成橡胶需求量达到390万t,年均增速5.4%。

合成树脂:加快发展国内供不应求的高端专用树脂、功能性树脂和复合材料。大力推动新型特种合成材料的开发和生产,包括ABS树脂、聚碳酸酯、特种工程塑料、新型硅氟材料、氯化聚合物、聚氨酯、可降解材料等。

合成橡胶:加快发展目前国内紧缺的丁基橡胶(特别是卤化丁基橡胶)、乙丙橡胶,加快异戊橡胶的开发,争取尽早实现工业化和产业化。提高苯乙烯一异戊二烯一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橡胶(SIS)、氢化丁苯热塑性橡胶等SBS高档产品的比例。加快发展氟硅橡胶、丙烯酸酯橡胶、聚硫橡胶等特种橡胶品种。提高粉末橡胶、液体橡胶等专用品种的产量。丁苯橡胶、丁二烯橡胶、丁腈橡胶、氯丁橡胶等传统产品,应根据市场需求,发展具有特殊用途的新产品。

合成纤维: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差别化纤维,提高功能性纤维的比例。加快己内酰胺、丙烯腈、乙二醇装置的改造和扩建,提高合成纤维原料供给率:提高PX和PTA的生产能力,力争自给率分别达到85%和80%左右。大力发展碳纤维、芳纶、高强度聚乙烯纤维等特种合成纤维,研发PTT纤维并推动其配套的1,3-丙二醇的产业化进程。

有机原料:加快发展对外依存度较大的基础有机化工原料和高端有机化工产品,鼓励采用高效率、低污染和清洁工艺,重点产品包括丁/辛醇、苯酚/丙酮、MIBK、苯乙烯、环氧丙烷、环氧氯丙烷、双酚A、己二胺、己二腈、TDI、MDI等。

钾肥:实现基本自给

“十二五”期间,国产钾肥产量可基本满足国内需求的下限水平。青海盐湖集团将增加100万t的年产量,达到350万t的产能规模。同时青海其他钾肥厂的产能将超过200万t,新疆罗布泊二期工程建成产能将达到300万t。上海水钾、云南固体钾、境外钾肥企业及不溶性钾资源的开发,预计今后5年内我国钾肥产能将达到1000万t实物量左右,年产量将会根据市场情况保持在600万~800万t实物量。“十二五”时期,预计我国氯化钾、硫酸钾及硫酸钾镁肥等钾肥产品年消费量预计为800万~1000万t实物量。因此,在“十二五”时期,中国自产钾肥可基本满足国内钾肥需求的下限水平。从长期来看,只要中国将实际自给率长期提高并保持在80%以上,就可以防范国际钾肥资源垄断可能带来的风险。

为推动“十二五”时期钾肥工业发展,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国内企业的整合力度。我国钾盐预测资源量至少是已查明资源储量的2~3倍,主要分布于新疆库车地区、鄂尔多斯盆地、柴达木盆地西部、罗布泊地区、藏北地区、四川、云南等区域。同时,支持企业获取境外钾盐资源及钾肥基地建设的新政策也在规划制订中,国家将给予企业进出口许可、关税、融资等方面的扶持,把现有境外钾盐资源项目做实。

氯碱行业:严格控制总产量

到“十二五”末,烧碱产量总量要控制在2800万t以内,聚氯乙烯产量总量控制在1500万t以内。防止汞污染是氯碱工业“十二五”的重大课题。“十二五”期间,氯碱行业将加快推广低汞触媒、干法乙炔发生技术,加快研发离子膜工业化制造、新型分子筛催化剂和无汞触媒,关注ODC技术、DEACON工艺和聚氯乙烯聚合技术,鼓励推进石化产业与氯碱工业相配套发展,加大对以煤、天然气为原料制取烯烃等新工艺的开发力度。

同时,氯碱行业将优化产业布局。大力促进和推动行业整合,鼓励和支持兼并重组,鼓励强强联合和上下游一体化经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行业集中度,促进氯碱行业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区域协调发展。西部地区氯碱工业要依托煤炭、电石等资源,追求规模化,打造大型电石法氯碱企业;东部地区要依托市场、港口等优势发展大型乙烯法聚氯乙烯、精细化工产业。

“十二五”规划——企业的机遇与挑战

上海索维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制定的启动,国内企业也开始了新一轮的战略思考和规划制定工作。在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之下,制定企业内部“十二五”战略规划显得尤为重要,企业要在“十二五”规划的影响之下分析企业所面临的形势和机遇,挑战和风险,明辨内外环境,以全新的姿态来思考企业未来的定位和发展模式。

“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将由资源消耗型转为节约型,将高污染型转为清洁型。预计到2015年,精细化工产值将达16000亿元,比2008年增长一倍,精细化工自给率达到80%以上,进入世界精细化工大国与强国之列。

而在精细化工领域,“十二五”精细化工调整重点为:对外合作与自主创新结合,推动技术水平提高,兼顾总量扩大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性能产品,加大对农药、通用涂料、传统染料、通用胶粘剂等传统领域的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提高高端精细化工总量,高端领域仍是投资关注点:特殊功能涂料及水性涂料,染料新品种及产业化技术,化工中间体及绿色合成技术、电子化学品,高性能水处理化学品,功能型食品添加剂,高性能环保阻燃剂,高性能橡胶助剂和环保型塑料添加剂。

基础化工过剩,甲醇、醋酸、纯苯、硫酸价格低位运行,对下游精细化工形成利好。精细化工为产量小、纯度高、价格贵的化工品,分精细化工品和专用化工品。下游主要是医药、电子、纺织等消费品行业。

化工新材料亦是发展重点。到2015年,我国化工新材料及配套的助剂、加工机械和模具制造等将形成2600亿产值的体系,届时化工新材料满足率争取达65%。“十二五”期间,工程塑料、可降解类产品、有机硅、有机氟、高分子材料和特种碳纤维以及聚氨酯将得到发展。

这决定了在今后几年,化工市场必然会有较大规模的整合重组,技术、装备落后,环保安全设施较差的企业将会被迅速淘汰,而在资金、技术、质量性能、装备、环保和安全等方面占绝对优势的跨国公司、优质的台资、港资以及国内的优秀民营、国有企业在整个中国化工市场的发展速度会愈来愈快,市场份额的分配也会随之很快发生根本变化,所以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

上海索维集团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精细化工设备制造商之一,是业内仅有的专注于EPC精细化工、化工工程项目建厂总承包的化工设计院及建设工程公司。拥有化工工程乙级设计资质,拥有在资质许可的范围内开展EPC项目总承包业务的资质。

在“十二五”规划中,上海索维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按照集团公司对精细化工行业“做专、做精、专业管理、资源一体化”的整合要求,制定了立足涂料、油漆、油墨、树脂、高效低毒农药、医药中间体、助剂的固有领域,积极拓展高性能精细化工品,打造一个拥有专有技术的国内一流的精细化工EPC总承包商。  

根据这一发展规划,上海索维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将在“十二五”期间形成以涂料、油漆、油墨、树脂、业务为主体,以高效低毒农药、中间体及专用化工品为依托,改性沥青为补充的业务组合,并按产业特点集中商务布局。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