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改革初衷上看,放权‘三桶油’,意味着成品油定价机制将进一步朝大家期待的市场化方向过渡,而不是单由国家发改委这个政府部门说了算。”
国家相关部委对改革的多番表态再次让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成为业内讨论的焦点。日前,有消息引述一位业内专家的表态称,“除了时间(将22天的调价时间缩短)问题,讨论中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当国际原油价格在130美元/桶以下时,国家就有可能会把成品油的定价权交给三大石油公司。”与此同时,又有媒体援引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的话称,“目前国际原油供需格局比较平稳,国家发改委计划在此大环境下尽快出台已经定稿的成品油定价新方案。”
一刹那间,从国家相关部门到业内专家,再到媒体甚至普通消费者,都对“成品油定价新方案”的出台充满了期待。那么,包括放权“三桶油”在内的新方案到底会不会于年内顺利出台?是否还将遇到相关阻力?
曾经多番表态改革
在中国成品油市场,有关定价标准及其他相关问题主要涵盖在国家发改委于2009年5月8日出台的《成品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下称“《办法》”)中。适当财税政策保证成品油生产和供应,汽、柴油价格原则上不提或少提。
然而,自该《办法》实行后,就遭遇不少市场人士的质疑。首先就是“当调而未调”,如从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市场中曾出现了为期4个多月的涨价断层,但这也曾被归结为国家相关部门出于对高物价的考虑而未进行调整;其次就是被部分专家质疑为“《办法》客观上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中石化)、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中石油)和中国海洋石油公司(中海油)的利益相绑定”。对此,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更是直言,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证明了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失败:既没有实现市场化,反而给一些单位留下按成品油定价机制规律囤积居奇、操纵市场的空间。
或许正是上述因素的存在,包括媒体及业内专家在内,在试行《办法》实施尚不足一年之时,就纷纷建议国家相关部门进行改革。
2010年8月下旬,在中石化中期业绩会上,中石化财务总监王新华又对外透露,国家发改委正在对实施一年多的成品油定价机制进行检订。他同时称,“相信该机制将会逐步走向市场化”。不光是这两番表态,记者查阅资料时发现,从2009年至今,有关人士对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表态还有数次。
改革方向市场化
随着国际油价今年以来的不断动荡及国内成品油价的两次上调(不少城市的油价进入创纪录的“8”时代),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呼声又浮出了水面。日前,国务院批转了国家发改委《关于2011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该《意见》提出,“今年要重点在资源性产品价格、税收制度、垄断行业、金融体制、涉外经济体制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构建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这其中,完善成品油价格机制位列其中。
除此之外,日前还有一则消息在业界传得沸沸扬扬,即当国际油价在130美元/桶以下时,国家就有可能会把成品油的定价权交给“三桶油”。对此,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这个问题实际上在去年国家相关部门的研讨会上就讨论过,只不过到现在才对外放出了声音。从改革初衷上看,放权‘三桶油’,意味着成品油定价机制将进一步朝大家期待的市场化方向过渡,而不是单由国家发改委这个政府部门说了算。”
韩晓平同样认为,下放定价权是实现成品油价市场化的大趋势。但他认为,放权应该以改革目前国内石油企业垄断格局为前提,“否则,很易被垄断巨头操纵价格”。
而据媒体日前报道,如果上述方案不成,还有另一个方案:当国内成品油满足调价条件时,国家发改委将委托中介机构公布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和国内成品油最高零售价,企业可以此为基础,自主确定具体执行价格。当然,不管是前述方案,还是被媒体披露但未被官方所证实的第二种方案,都表明了国家发改委对定价机制进行市场化改革的决心。
机制改革仍存阻碍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副司长连启华6月8日在“2011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通气会上明确了改革时间表,“新成品油定价机制及阶梯电价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将在年内推出。”
“年内出台还是有难度的。”林伯强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原因与前述的改革问题类似,还是国际油价今年动荡不断,难以成为改革推进的利好外部条件。“而上涨几乎是必然的,只要稍有外部消息的刺激,多头炒作又将继续开始,国际油价也将继续上行。”林伯强说。媒体援引的知情专家也这样表述,“这个内容(放权‘三桶油’)仍在讨论中,未必会真的实施。”
在专家看来,还有一个因素或将成为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阻碍:就是电价改革。之前,韩晓平曾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相比于电价改革,其他的改革暂时都不是重点。”林伯强也表示,“好歹成品油现在有了定价依据,电价改革从2000年至今,连价格调整的依据都没有。所以,相较而言,电价确实是国家相关部门的头等大事。”
跟帖
查看更多跟帖 已显示全部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