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们可以看到POE产业又迎来很多企业布局,其实作为典型的高端聚烯烃弹性体,国内POE需求缺口巨大,目前光伏产业保持高速发展态势,POE以其优异性能,在光伏胶膜中的应用占比不断攀升。流程君为大家整理了最近关于POE的项目和POE特点供大家了解。
最新POE项目整理
中国石化5万吨年聚烯烃弹性体(POE)工业试验装置项目
2022年5月27日,广东省能源局发布,关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5万吨年聚烯烃弹性体(POE)工业试验装置项目节能报告的审查意见。
斯尔邦石化POE中试项目
2022年5月27日,斯尔邦石化POE中试项目进行环评审批,公司拟在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建设800 吨/年 POE 中试装置;项目总投资2.04亿元。
中国石化天津南港乙烯项目
2022年3月16日,中国石化天津南港乙烯项目土建工程开工,标志着该集群项目正式进入施工阶段,该项目总投资603亿元。南港乙烯工程以120万吨/年乙烯装置为龙头,以天津石化炼厂提供的石脑油及裂化尾油以及拟建的南港LNG分离装置从LNG中分离的乙烷/液化气为原料,从乙烯延伸建设超高分子量、α-烯烃、ALL-PE、ABS、POE、HDPE等12套高端新材料装置。据了解,南港乙烯项目预计2023年建成,瞄准世界领先、填补国内空白、顶替进口。
中国聚烯烃行业结构性矛盾正在不断加剧。一方面,中低端通用料未来产能快速增长,竞争愈发激烈;另一方面,高端及差异化产品严重依赖于进口,自给率不足五成。其中,聚烯烃弹性体因性能优异而被公认为属高端聚烯烃产品之一,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
而作为典型的高端聚烯烃弹性体,国内POE需求缺口巨大,目前光伏产业保持高速发展态势,POE以其优异性能,在光伏胶膜中的应用占比不断攀升。
什么是POE?
好家伙~POE是个啥?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
聚烯烃弹性体(POE)是采用茂金属催化剂的乙烯和α-烯烃实现原位聚合的热塑性弹性体,其中聚乙烯链结晶区(树脂相)起物理交联点的作用,具有典型的塑料性能,加入一定量的α-烯烃(1-丁烯、 1-己烯、1-辛烯等)后,削弱了聚乙烯链的结晶区,形成了呈现橡胶弹性的无定型区(橡胶相),使产品又具有弹性体的性质。
POE的优点
橡胶 x 塑料优点的结合
POE具有优异的耐候性和耐化学药品性,以及较好的透明性和柔顺性,与聚烯烃相容性好,兼具有橡胶的高弹性和塑料易加工的优点。
环境友好型选手
POE获得弹性所需的成本更低、质量更轻、能耗更低、对环境更友好,还有着极低的结晶度、密度很低、分子量分布窄、玻璃催化温度低等特征。
非常“大度”的材料~
这些特征使得POE对无机填充物有着良好的包容性,并具有良好的回弹性和柔韧性等,被广泛用于PP改性、PE改性、EVA鞋材和软管、HDPE注塑增韧、接枝增韧剂等。在许多应用场合可代替传统的橡胶及塑料软制品,还是性能优越的聚丙烯增韧改性剂。
POE主要应用
目前,POE已被广泛应用于汽车零部件、电线电缆、机械工具、家居用品、玩具、娱乐和运动用品、鞋底、密封件、热熔胶、光伏封装材料等领域。
相对于透明EVA胶膜而言,多层共挤POE胶膜具有更大的优势。多层共挤POE胶膜透水率低,接近同等厚度EVA胶膜的1/5,可大幅度提升组件耐候性能。与之同时,共挤POE胶膜在生产工艺上又兼有EVA胶膜的优势,即组件生产成品率高、生产效率高、胶膜本身保存容易。
因此,POE胶膜用于封装电池片可以提高发电效率,在2020年市占率已经达到了25.5%,且未来有望进一步提升。
其他主要应用方向如下:
1、PP改性:与弹性体POE共混来改善PP冲击性能,改性增韧后的PP可应用于汽车保险杠、汽车门板、家电外壳、办公文具、电瓶车和摩托车的塑料配件以及PP果冻杯等。2、改善PP/PE回料性能。3、PA尼龙等工程塑料增韧,相容剂。4、与EVA并用发泡。5、EVA挤出软管改性用POE。6、色母或填充母粒。7、热熔胶。8、电缆料。9、膜类产品。10、无纺布。
POE的主要生产厂商
SABIC-SK
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与韩国石化公司SK综合化学等额合资控股公司SABIC SK Nexlene Company(SSNC),于2014年7月在新加坡成立,并大力开发聚烯烃弹性体POE,该产品采用Nexlene™溶液聚合技术,并于2015年开始投放市场,牌号为Smart、Solumer,大力推进。
SABIC主推的POE树脂FORTIFY C5075DP和C13075DP作为光伏组件封装材料,可为光伏组件提供出色的保护,并确保高效、可靠的能源输出。
埃克森美孚
1991年,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公司利用Exxpol工艺,在其生产乙丙橡胶(EPDM)的装置上利用乙烯和丁烯共聚得到新型聚烯烃弹性体材料POE,其牌号为Exact,后来利用该工艺开了乙烯和丙烯、己烯共聚聚烯烃弹性体,牌号为Vistamaxx、Exceed。
陶氏(Dow)化学
1993年,陶氏(Dow)化学公司采用限定几何构型催化技术(CGCT)和INSITE工艺制成的新型聚烯烃弹性体材料POE,该产品是乙烯和1-辛烯共聚而得,牌号为Engage,后来陶氏(Dow)化学公司还开发了乙烯和丙烯、丁烯共聚聚烯烃弹性体POE,牌号为Versify、Affinity等。该工艺可以在乙丙橡胶(EPDM)设备上生产得到产品。DOW在光伏领域牌号主要是ENGAGE™ PV。
三井(Mitsui)化学
2005年,三井(Mitsui)化学公司在新加坡建设一套10万t/a的POE生产装置,该公司技术来自陶氏(Dow)化学,生产乙烯和1-辛烯、丁烯共聚聚烯烃弹性体POE,牌号为Tafmer。
LG化学
LG采用自主研发的茂金属催化剂,以乙烯和1-辛烯或 1-丁烯为原料,生产的聚烯烃弹性体(POE),其牌号为Lucene。
韩国LG化学首席执行官辛学喆在2022年2月8日的网上直播投资者研讨会上表示,LG化学实施蓝海转移战略。公司将把用于太阳能电池板的聚烯烃弹性体薄膜的年产能提高10万吨。该项目将于2023年投产,将使LG化学成为POE材料的全球第二大生产商,年产能为38万吨。
POE国内生产
由于国外拥有 POE 生产技术的石化公司对生产所需的催化剂进行了专利保护,并且严密封锁了POE 重要原料的高碳α烯烃的生产工艺技术,限制其转让。
天津科技大学姜涛教授团队成员介绍,POE合成技术主要采用溶液聚合工艺,国外在催化剂、聚合工艺领域拥有大量专利,相关核心技术不对外转让。
国内高校及研究院所对POE合成技术进行过相关研究,开发了具有高共聚性能的茂金属催化剂和非茂有机金属催化剂,但实现工程化的最后一公里路径尚未打通。POE关键技术难题在于高效自主催化剂。
华东理工大学许胜教授认为,在POE催化剂中,CGC类型催化剂的结构创新比较困难,但还是有空间。
双中心刚—柔双性配体结构可能会带来意外的惊喜。许胜团队发现,用有机配体替代金属—卤素键中卤素,是提高辛烯插入率的有效手段。而非茂结构的催化剂具有耐高温和高辛烯插入率的特点,产业化前景广阔。
万华化学
万华化学几年前开始研发POE,目前已经到了中试阶段,预计在2025年前有20万吨产能。2020年10月9日,万华化学发布“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聚氨酯产业链一体化-乙烯二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公示”。该项目为改扩建项目,建设内容包含20万吨/年聚烯烃弹性体(POE)装置。
中国石化天津
中国石化天津南港乙烯工程以120万吨/年乙烯装置为龙头,瞄准世界领先、填补国内空白、顶替进口,产业链延伸建设超高分子量、α-烯烃、ALL-PE、ABS、POE、HDPE等12套高端新材料装置。其中POE聚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装置为10万吨/年,是属于C4型POE。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2021年9月3日,茂名市生态环境局在官网公布了《茂名分公司1000吨/年聚烯烃弹性体(POE)中试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受理公告。
项目总投资22673万元,建设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作为实施主体,拟建设一套1000 吨/年聚烯烃弹性体(POE)中试装置。
惠生
据业内人士透露,惠生的10万吨POE装置,将于2023年投产。
京博石化
京博石化POE装置初步规划5万吨/年,初步计划2025年投产。
可以看出随着POE在光伏等领域的需求日益增长,越来越多有实力的中国化工企业加入POE的研发和生产中,未来几年将成为POE市场中重要的参与者。
“流程工业”微信公众号原创编写。
版权声明∶转载流程工业网内容,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process.jgvogel.cn,电话:16601379371(同微信)
根据福斯特年报数据,该企业胶膜生产成本中,约 90%为直接原料成本。EVA/POE 作为光伏胶膜的核心原料,截止 2021 年,中国 EVA 产能合计 177.2 万吨,占全球的27%;POE 产能主要集中在陶氏、三井、 LG 等几家公司手中,中国当前仍未实现 POE 大规模工业化应用。
2022-04-11 本网编辑
随着LG新能源成功完成韩国史上最大规模IPO,这家新能源和新材料巨头正在充分布局光伏、锂电市场。而作为新能源汽车和光伏胶膜领域最具核心竞争力的材料之一,POE的生产扩能成为LG的关键一步。
2022-02-24 本网编辑
2024-12-17
2024-12-24
2025-01-08
2025-01-08
2025-01-07
2024-12-20
2025-01-10
工业是节能降碳的重点领域,也是实现“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为了回顾 2023 年工业企业在节能降碳、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就,了解当下的创新技术和应用,《流程工业》编辑部在 2024 年第一期特别策划了“工业碳中和”专题,邀请了一批国内外优秀的工业企业分享观点和产业实践,为广大的流程工业企业提供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启迪和借鉴。
作者:本刊编辑部
评论
加载更多